跳到主要內容

後生元:下一個營養保健主流!淺談營養素難吸收的3個關鍵點

 


微生物研究的範圍是非常廣泛的,似乎永遠也無法停止。事實上,每個人對於食物的反應都不盡相同,這其中的原因,光是腸道環境的狀態就有所不同。儘管每個人都吃相同的食物和益生菌,但是每個人所創造的消化環境都有所不同。因此,一些關鍵營養素在被吃進身體後,其轉化和吸收率的好壞無法被確定。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常見的保健食品中,導致有些人說有效,而有些人則認為沒有效果。

所以科學家就在思考:有沒有辦法讓彼此的環境不同的影響降到最低呢?答案就是利用後生元的概念。試想,有一個人先幫你消化好了再給你吃,像是古早社會大人都會先幫小小孩咀嚼,是不是吃進去就比較好吸收了呢?每一個人可以吸收的份量都可以提升。

但是即使現在開始進入到後生元保健的時代,坊間很多號稱後生元的產品,其實充其量也只是放入益生菌死掉後的菌體,雖然仍對腸道有其功效,但您是不是對於這樣的應用覺得有點太狹隘了呢?

營養素難吸收的三個重點:a. 分子太大 b. 水溶性差 c. 身體吸收有腸道屏障,不是所有營養素都會照單全收。腦部還有血腦屏障,再擋掉大部分的營養素。

新世代的後生元技術,利用益生菌將常見的大分子結構營養素在工廠裡先消化成人體可直接吸收的形式,並且讓他水溶性大幅提升,可以順利通過腸道,也可稱為後生元營養素。以植化素為例,研究發現這項技術可以解決常見的植化素分子太大不易吸收的問題,同時提高水溶性,讓營養素更容易被吸收。這項技術的優勢在於降低不同環境對於營養素吸收率的影響,讓人體可以更有效地吸收營養素,提高健康水準。最新實驗證明,服用半小時後馬上就吸收完畢!!相較於一些號稱後生元的產品僅含益生菌死掉後的菌體,新世代的後生元技術擁有更廣泛的應用價值。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什麼是柑橘生物類黃酮? 橙皮素的8個對身體的好處

橙皮素也有人叫它檸檬黃素,他是屬於多酚生物類黃酮的一種植化素,食品的名稱屬於柑橘生物類黃酮萃取物的一種,也是人體可以直接利用的一個最小分子,平常在柑橘類的水果中可以找得到的是橙皮苷,橙皮苷可以想象就是大分子的形態因為它帶有醣基。 一般這種多酚類黃酮在科學研究上已經證實的功效主要有三種:抗發炎、保護心血管、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其中橙皮素又以心血管的方面的保護最令人著迷,像是血液中的膽固醇過高,以橙皮素本身的效能來講,可以降低膽固醇避免血管硬化,也可以降低血脂減少血栓的形成(腦部的血管也是),促進代謝,所以也有廠商拿來做減肥的元素。 要了解甚麼是橙皮素(Hesperetin)的話,簡單一句話就是這個多酚可以被身體利用的最小化合物型態。首先我們從食品原料的柑橘萃取物開始下手,萃取物的來源通常是我們隨手可得的柑橘類,如橘子、蜜柑等等,而他們的果皮中又比果肉中含有更多的橙皮"苷",科學家們從這些果皮中提煉出橙皮"苷"(Hesperidin),沒錯,我沒有打錯字,英文名稱其實也是相當像呢~不論是從水果中吃到的或是初步提煉出來的就是就是橙皮苷,他是一個大分子的化合物狀態,看上面的化學式就可以知道橙皮苷是由橙皮素帶著兩個累贅的醣基,導致橙皮苷的體積是橙皮素的兩到三倍大,我想到這邊大家都很清楚一個問題了:分子大不好吸收!! 而且橙皮苷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不好溶於水,所以說就算想要透過吃很多橘子來獲得這個營養素也是很困難的!! 吃進去就跟著其他物質從體內排出了。 橙皮苷吃進去身體裡面以後,會發生兩件事情才能善加被身體利用,1. 透由身體內原有的蛋白質酵素的作用切斷醣基讓分子變小,2. 溶解在腸液體後讓身體容易透由水分來促進吸收率。接下來在什麼是 後生元橙皮素 的章節,會提到如何應用現代科技來做到這兩個目標,而提高身體利用率最重要的還是水溶性,讓人不用消化直接吸收。 假設身體順利吸收了橙皮素(變小分子後的橙皮苷),那橙皮素會有甚麼樣的功能呢? 其實在國際間,研究多酚類黃酮的科學實證非常的多,以橙皮素來說,常常會被提及的功能有: 1. 改善血液循環,包含末梢血液循環 2. 降低血脂肪 3. 維持血管柔軟降低血壓 4. 抗氧化(抑制活性氧物質過量生成)以血管抗氧化最為突出 5. 維生素P的效能,與維他命C交互作用,持續抗氧化增加免疫力,預防感冒等疾病進入...

什麼是木犀草素?了解菊花萃取物的特別的4種功能,其中第3點最值得注意

最近因為 OpenAi的 ChatGPT 非常紅,所以在這一個新的章節,就想利用他來收集一些國內外的新資料,一方面請他整理最新的木犀草素的應用。 以下斜體字都是ChatGPT所找到的資料: 首先,木犀草素是一種天然的植物黃酮類化合物,廣泛存在於許多蔬菜和水果中,如芹菜、辣椒、胡蘿蔔、洋蔥、西蘭花、葡萄柚等。它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發炎、抗癌、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木犀草素可以對人體產生多種好處。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好處: 1. 抗氧化:木犀草素具有很強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減少身體中自由基的生成,有助於預防多種疾,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2. 抗發炎:木犀草素可以抑制細胞激素的生成,減少發炎反應,有助於緩解關節炎、哮喘等疾病。 3. 保護神經:木犀草素可以減少腦部細胞損傷,改善認知功能,對於預防和治療腦部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病等,具有一定的作用。 4. 降低血壓:木犀草素可以抑制血管收縮,降低血壓,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一定的幫助。 總體而言,木犀草素對人體的好處是多方面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關於木犀草素的研究還不夠深入,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驗證。此外,如果您有任何健康問題,請務必咨詢您的醫生,以便得到更專業的建議和治療。 看到第3點覺得很好奇,為什麼可以保護神經,所以又問了他: 木犀草素(luteolin),這是一種天然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和藥理作用。研究表明,木犀草素對保護神經系統有益。 首先,木犀草素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這有助於減少自由基和炎症對神經細胞的損傷,進而減少神經退化的風險。此外,木犀草素還能夠調節神經元的膜電位,促進神經元的生長和存活,有助於維持神經元的穩定性和功能。研究還發現,木犀草素還可以通過調節神經線路中的神經傳遞物質(例如神經遞質)的釋放和代謝,改善神經線路的功能,進而保護神經系統免受損傷和衰老的影響。 總的來說,木犀草素通過多種機制保護神經系統,具有潛在的治療和預防神經系統疾病的價值。 好像也是講得頭頭是道呢~在網路上找到的中文資料真的很少,所以也派他去找了英文資料才能夠有這樣的內容,但最重要的是甚麼樣的產品會含木犀草啊? 目前市面上已經有一些亞洲產品以木犀草素作為主打成分,例如: 1. 菊花茶:在中國和韓國等亞洲國家,有些品牌的菊花茶中含有木犀草素,並且宣稱具有舒緩頭痛和抗炎的功效。 2. ...

什麼是腸腦軸,為什麼他掌握了人體3個主要系統??

現在西方保健趨勢之一就是重視所謂的腸、腦軸線(Gut–Brain Axis),也叫腸腦軸。他是總稱大腦和腸消化道兩個器官間的溝通橋梁,而其中腸道中的菌群也對此路徑貢獻匪淺,三者相互影響並調控全身各種生理作用,從腦部早期發育到晚期老年的神經疾病的皆與此連結軸線有著密切的關係。腸—腦軸線這個詞已延伸來描述腸道菌種與腸道表皮細胞交互作用中的角色,有時也會用菌—腸—腦軸線(Microbiome–Gut–Brain axis)具體指出菌種在其中的角色 ( WIKI )。 越來越多的研究投入在益生菌對於這樣的溝通管道是不是有所助益,目前發現這個軸線基本上是 1.中樞神經系統 2.內分泌系統及 3.免疫系統,在互相調節,其中益生菌的菌相會刺激在腸胃道,進而對於動物體的連結在腸胃的自主神經系統產生一定程度的作用,也就是說會讓腸道表皮細胞分泌生理調控訊息並傳遞出去產生局部免疫反應外,更會經由和其連結的自主神經系統,將生理訊息傳送至大腦中樞,進而影響到內分泌系統及免疫系統。 簡單來說,腸子裡的細菌會讓腸子有反應,這個反應會傳遞給神經、免疫、內分泌等身體部位做出相對應的反應,這就是益生菌目前的顯學。而判斷這個腸腦軸常用的指標身體物質則是多數由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多巴胺、γ-氨基丁酸(GABA)的提升量來判斷。所以要達到腸腦軸保健,要選擇可以提高血清素、多巴胺、γ-氨基丁酸(GABA),或是可以促進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產生等等的益生菌,才能真正一兼兩顧。 有人聽到這樣的概念以後,笑說搞不好真正主宰我們身體是我們腸子裡的菌,不是我們以為的那個我😆。事實上,有聽過韓國的研究說為什麼韓國人不過到世界哪裡都會找泡菜吃,日本人到哪裡都要喝味增湯,其實都是因為腸子的菌相如果一段時間沒有補充自己熟悉的發酵食品,會被不習慣的飲食破壞,本能的反應想要再去補充適合的菌、習慣的菌,好好培養出一個自己跟腸子都舒服的環境,說實在的,這搞不好是歷史上最早的腸腦軸應用呢~